博士风采

来源: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23-11-23浏览次数:75

 

游专,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院长,车辆工程专业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

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库成员、北京中车行首批1+X证书评价组织标准化技术专家、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

主持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面上基金、江苏省产学研项目、江苏省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个省级项目,主编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公开发表SCIEI、北大核心论文近3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3D大赛13周年精英联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


王忠,博士,毕业于江苏大学,高级工程师,江苏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汽车底盘域控制器、线控底盘设计;基于网联的车辆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发动机电控技术与后处理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纵、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圣耀,安徽全椒人,工学博士,副教授。

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于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7月- 20158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曾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特种精密加工技术;机械系统动态分析;汽车智能制造技术

主要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6篇,被EI检索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以前三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申获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授权6项。

点击查看原图

张发民,1970年10月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3年获得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中国一拖公司(洛阳),从事工程机械零部件及整车的设计、试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传动技术,复杂齿形齿轮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张国芬,女,湖北蕲春人,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车辆传动技术。

成果:主持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一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微课/教学能力大赛分别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省级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全国3D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   

 

王福学,男,1976年生,山东济宁人。   

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方向为GaN微波及功率半导体器件。博士毕业后,于201112月就职于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20161月调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EI收录论文4篇。


孙强,博士,201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场高精度数值仿真、网格自适应、流体密封结构设计等。读博及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崔颖,女,19953月出生,东南大学博士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博士双学位

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动及数值模拟、洁净煤和生物质热转化、工业过程优化等领域。已在Appl. Therm. EngPowder Technol.Adv.Powder Technol.等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江苏省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晁国杰东华大学博士,江南大学博士后,现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讲师

研究方向为纳米复合材料与能源催化器件,主要通过载体材料设计合成及纳米复合方法研究,实现电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提升已在J. Mater. Chem. ACarbonJEnergy Storag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发表会议论文2篇;授权专利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科技副总项目

高梁,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脉冲电源、电磁发射。

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申获发明2项、实用新型1项。

  姚忠冉,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研究领域:锂/钠离子电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全固态电池等。迄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市厅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授权专利1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

崔珍珍,1984年3月,山东济宁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奇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热安全,电子设备热管理,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等。公开发表SCI、EI、北大核心论文近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产学研重点研发项目1项。申获专利15余项,其中发明授权5项。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银奖2项,“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2项等。


杨晓伟,女, 2011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盐城师范学院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入选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及“苏北人才计划”。2017年研究的课题“氧化物掺杂LiNaCO3熔盐/SDC复相电解质有效电导增强机制及其结构-性能的优化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承担多项校企合作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累计到账120余万元。获批江苏省产学研项目一项,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一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在“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Ceramics International”、“Powder Technology”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9项已授权。

朱一西,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流体力学、新能源汽车电子水阀研究、航空密封结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发表及已收录北大核心以上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与或主持在研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4项。


顾骁勇,博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研究方向:汽车热管理。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4篇,申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

金俊俊1988年出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气动弹性力学、数据预测。主要成果:6篇核心期刊论文。


张鹏博,博士(在读)。

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先后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累计发表SCIEICSCD、北大中文核心论文等10余篇,主要担任《新能源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主持校级理工类面上项目1项,参与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重点研究课题2项。目前,在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输学院继续攻读在职定向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载运工具与新能源技术、信号分析、数字孪生、智能故障诊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