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职学子三下乡:寻徽风古韵,承皖南非遗

发布者:林姣姣发布时间:2023-07-10浏览次数:120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7月6日至7月10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星火筑梦”2.0实践团10名师生志愿者安徽省旌德县和泾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团队成员抵达旌德县,旌德团县委书记张旭涛主持召开实践活动座谈会,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鼓励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追溯木活字发源地,体验木活字印刷技艺

7月7日,实践团来到木活字印刷的发源地旌德县版书镇,版书源自元代农学家王桢发明木活字印刷而得名,“木活字印刷”获得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在木活字印刷体验馆一楼的木活字印刷演示厅,聆听木活字演进解说,详细了解了木活字的发展历史和印刷的工艺流程,感受千年时光的文化印记。

在二楼的体验区,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木活字印刷术。排版倒墨、吸墨、刷墨、盖纸按压揭纸成品完成,看似简单的步骤,初次尝试却不得要领,墨汁在宣纸上晕染成一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先倒入少量墨汁,用刷子吸墨后均匀抹在字模上,再将宣纸在字模上,均匀地按压,揭下后一张字迹清晰的木活字印刷品完成了。

 

 

探寻宣砚文化园,研学宣砚制作技艺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诗仙李白在《草书歌行》一诗中盛赞宣砚之润。7月8日,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旌德县白地镇的宣砚文化园。

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宣砚工艺展览馆内陈列的各式手工制作的精美砚台,并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宣砚始于晋,盛于唐,传承千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当代制砚者在守正创新中让宣砚回归用的本质。

在创砚坊,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宣砚古法制作八大工艺流程,从采石、选料、切割、制坯、设计、雕刻、打磨到配盒,每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技术指标和制作要求。团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了宣砚制作车间,观摩了从矿山原石到宣砚成品的整个生产制作流程。张旭辉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看到张旭辉老先生正在砚台上游刃有余地雕刻着隶书,他告诉团队成员练好书法才能将不同字体的细节活灵活现的在砚台上展示出来。

 

最后,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宣砚的雕刻团队成员发现雕刻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力道稍微控制不好一方砚台就雕刻坏了,从而更加钦佩砚雕师因石施艺,追求天然造化的独特技艺。

 

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感受宣纸制作魅力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润墨性强,柔韧性好,传承千年,不蛀不腐,故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月9日,实践团来到中国宣纸之乡泾县,走访中国宣纸文化园。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中国宣纸博物馆,在一楼的宣纸历史与技艺展示区,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宣纸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六大工艺流程和一百零八道细分工序。在二楼的馆藏宣纸与书画精品展示区,团队成员看到了清代皇帝御用的十色龙纹笺、透花龙纸以及建国纪念宣等珍贵的展品,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紧接着,团队成员参观了“三丈三”宣纸制作车间,从现场视频中看到了“三丈三”巨型宣纸制作的壮观场面,44人抬起一幅特制的巨大竹帘,8人辅助,在整齐的号子声中,均匀附着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宣纸,场面十分震撼。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宣纸技艺展示区,观看了选材、制浆、捞纸、晒纸、检验和剪纸六大工艺流程,均为手工制作。在晒纸车间,团队成员们有幸采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息发和“大国工匠”毛胜利。汪师傅告诉团队成员在正式晒纸前,要先完成搀贴、盘贴、浇贴、鞭贴、做贴5个工序准备工作将纸烘干、浸湿、拍打,使其松软,便于分离。谈到自己36年的晒纸工作,汪师傅说自己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毛师傅鼓励团队成员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拥有好的人品,并且要坚持不懈,团队成员被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深深触动,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团队成员心中生根发芽。

 


走访非遗人家“草色帘青”,探寻宣纸帘制作技艺

宣纸帘是捞制宣纸的必备工具,宣纸帘制作技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0日,实践团走访了泾县非遗人家“草色帘青”。

宣纸帘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曹斌卿告诉团队成员宣纸的一大特色便是纸上的帘纹,而决定其帘纹的就是宣纸帘。在宣纸帘成品展示间,团队成员看到了白鹿纹、龟纹、罗纹以及十二生肖纹等特色图案宣纸帘。

曹师傅带团队成员参观了宣纸帘工作间他告诉团队成员从上山选材到剖竹、撕篾,从绕线、编制到油漆、下架,宣纸帘制作共有40多道工序。编制用的竹丝就要16道工序才能制成。曹师傅现场为团队成员讲解并演示了扭蔑撕篾和抽丝,并让团队成员尝试了抽丝团队成员发觉刀孔槽很小,要反复尝试多次才能位置,用力均匀抽出的竹丝才不会断裂且粗细均匀

最后,团队成员跟着曹师傅学习了编制宣纸帘,这是宣纸帘制作的关键环节,对制作者的专注度要求极高。曹师傅耐心细致的教团队成员编制的方法,队员们左手扶住帘丝,右手拿着线坨上下翻动,使织线交叉缠住帘丝,队员们深刻的体验到了宣纸帘制作的精细。


实践团深入了解皖南非遗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领悟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具匠心和文化精髓,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赤忱热爱和非遗传承的使命担当。团队成员深刻的认识到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薪火传承,守正创新,激发非遗新活力,才能破解非遗当前困境,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孟玲霞;摄影:杨杰;审核:张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