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教育部列为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制定了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前2年在校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后,第3年进入企业后,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完成《电控柴油机检修》、《企业文化及生产流程》等四门工学结合课程。
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通过在校内电控柴油机实训室的实训操作,学生初步具备电控柴油机检测和故障诊断、一般故障维修能力,再通过在企业开展工学结合,使学生获得岗位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出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工学结合顶岗的组织实施
1.成立工学结合管理小组;
2.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3.制定管理文件:专业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实习手册、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汽车技术系工学结合项目实施办法等;
4.签定协议书、填写审批表:与企业签定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协议书,填写《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审批表》;
5.顶岗实习安排:聘请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企业与校内指导教师,工学结合学生分组,给学生下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任务书,工学结合岗前教育;
6.学生顶岗实习与考核:
(1)以参加一个企业工学结合的学员为小组,组长为企业指定指导教师与学校工学结合指导教师;
(2)以周为学习与考核单元;
(3)在各学习单元中,要写一周工作内容及实习体会;
(4)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报告质量、出勤等进行打分,决定学生的成绩。
工学结合成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多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教学模式、实习企业、实习学生到指导教师发生了五个转变,并得出一点体会。
1.五个转变
(1)教学模式的转变: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从传统培养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企业态度的转变
由于共轨柴油机系统检测、故障诊断、常见故障维修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实习前,企业怕影响质量而认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只能看而不能动,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许多学生不仅能动手操作,而且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检测、维修任务,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企业对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支持。
(3)学生能力的转变
学生在校只能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获得实验室环境下的操作动手能力,学生不可能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企业反馈与校内指导教师平时的走访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企业获得了较为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学生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作能力。
(4)学生素质的转变
在校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责任心、学习主动性和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而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自觉工作的主动性,通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学生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与员工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生从缺乏职业素养转变为工作主动、具有责任心、会交流沟通的高素质人才。
(5)教师态度的转变
教师从开始对工学结合持抵触情绪转变为接受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主动积极参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体会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有薪顶岗实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能否为企业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如果学生实习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对开展工学结合持欢迎态度,否则企业拒绝接收学生实习。因此,在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前必须具备必要的汽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的使用常用仪器设备、对常见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等。为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仿真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检测、维修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际执行情况是,如果学生具备必要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上岗后实习一个月后便能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表示欢迎,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可以顺利进行,否则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很难实施。
东南汽车4S店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合影
校企合作领导合影